PUBLICATIONS
波斯語國家與阿富汗難民

波斯語國家與阿富汗難民

Article by 黃柏諺

Abstract: 2021年隨著塔利班勢力捲土重來,阿富汗難民又再次成為國際焦點。但當世人將目光投向歐美各國最新的難民政策時,卻時常忽略阿富汗(以下簡稱阿國)鄰國在安置阿國難民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這之中尤其以和阿國共享歷史、文化、語言背景的伊朗和塔吉克為核心。近年來三國不斷透過自身共同點,來進行波斯語國家整合。在本次研究中,首先會介紹阿國和伊朗、塔吉克的歷史、語言背景,來說明伊朗、塔吉克兩國對於阿國的特殊情感。其次會依序介紹,塔吉克和伊朗對於阿國難民的安置政策,並試圖從對阿國人民的定義中,來闡述阿國難民在波斯語國家享有的特殊地位。最後在透過阿富汗難民議題,來分析近年來伊朗作為波斯語國家核心,欲藉由阿國難民來展現自身影響力,進而達到成為地區強權的目的。

Keywords: 塔利班、阿富汗難民、伊朗、塔吉克、波斯語國家整合

Afghanistan′s refugees came into a hot issue after Kabul was occupied by the Taliban military again in 2021. People always focused on the latest refugees policies arisen from the Occident , however, they underestimated the contribution to resettled refugees from Afghanistan′s nearby countries, especially from Iran and Tajikistan which originated the same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Afghanistan. These three countri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ntegrated through sharing their common points in recently years. 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earch, authors explaine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fghanistan, Iran and Tajikistan by introducing these three countries′ background of history and language within Sassanid Empire(224 B.C.–651 A.D.).In the second part was focusing on what actions Iran and Tajikistan take to settle Afghanistan′ s refugees. He Also tried to explain how Afghanistan′ s refugees had a unique posi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At last, author analyzed how Iran, the leader of the three countries, expected to strengthen her regional influence through the issue of Afghanistan′s refugees.

Keywords: Taliban, Afghanistan′s refugees, Iran, Tajikistan

Header image “Ribuan Tinggalkan Afghanistan Setelah Ditawan Taliban, Ini Yang Berlaku di Sana” by Budiey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2.0

一、前言

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支,目前全球將波斯語定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有伊朗、塔吉克、阿富汗、烏茲別克、阿塞拜疆等國。此外,海灣國家中也有大量使用波斯語的居民。而本文提及的波斯語國家,主要會聚焦在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三國,此三國是2006年杜尚別首屆波斯語三國首腦會議的創始成員。在語言上,三國皆使用波斯語不過稱呼有別。阿富汗稱波斯語為達里語,而達里語也被稱為宮廷波斯語。而塔吉克則稱波斯語做塔吉克語,雖然三國因近代不同的歷史發展,造成語言單詞使用上有所差別,但三國語言在畫分上,達里、塔吉克語都屬於伊朗語支。

除了語言以外,三者還享有相同的文化和歷史記憶。在波斯薩珊帝國時期,塔吉克、阿富汗都屬於呼羅珊行省的一部分。狹義上的呼羅珊根據伊本·胡爾達茲比赫在《道里邦國志》中的記載,又分四部分:其一木鹿-沙赫疆地區、其二巴爾赫、吐火羅斯坦地區、其三赫拉特、布尚吉、巴贊欣斯、錫斯坦地區以及河外地區。其中可以發現,赫拉特如今是阿富汗第三大城,而巴爾赫為阿國三十四行省之一。而從廣義上來看,大呼羅珊則囊括了河中地區,其中就包含了中亞名城撒馬爾罕。撒馬爾罕作為以塔吉克人為主的聚落,直到蘇聯解體後才被劃分至今日的烏茲別克境內。三國共享相同語言,同樣繼承了波斯帝國輝煌的過去。因此近年來,不斷藉由經濟、文教方面,來加強整合。而在政治方面,三國也常推出共同建設,其中既有道路、橋梁等基礎建設。而在災難互助方面,三國也因為文化上的連結,使得伊朗、塔吉克兩國在對待阿國難民上有著特別的情感。

二、波斯語國家對阿富汗難民的反應

1.塔吉克與阿富汗難民

塔吉克作為阿富汗鄰國之一,與阿國有超過1,400公里的接壤。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2021年08月在塔吉克登記在冊的阿國難民已達到6,775人,是阿國鄰國中安置難民第三多的國家。這樣的安置數字與巴基斯坦(1,282,901)和伊朗(780,000)相比,看似不足為奇。殊不知若考量到塔吉克整體的經濟狀況,塔吉克對於阿國的支持可說是盡了最大能力。

在2021年安置六千餘難民的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當年塔吉克二成五的國民生活於貧窮線以下。塔吉克國土面積一半為高原地形,且地處內陸其地理形勢相當於雙重內陸國,在其鄰國中唯一坐擁海疆者為中國。但塔吉克與中國間又隔著帕米爾高原,地理上的局限制約了塔吉克的經濟發展,且塔吉克也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唯一經歷過內戰方才獨立者。屏除獨立前後的內戰,塔吉克與其鄰國的領土糾紛,也時常引起零星的軍事衝突,其北境更有號稱中亞火藥桶的費爾干納盆地。塔吉克在這樣險峻的情況下,依然在2021年承諾要接納10萬名來自阿國的難民。

然而,與國際上認定有所不同的是,國際對於阿富汗的支持為國與國間的互助,而塔吉克對於阿國的支持則為兄弟間的互助。以下茲取錄塔吉克總統於2021年12月21日發表《外交和國防政策主要方向》的片段:「I would like to mandate the Government to undertake actions to provide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the brotherly people of Afghanistan based on our capacity. Tajikistan ,in coordination with releva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s offered its wide logistics capabilities in this direction. At present, six bridges built during independence on the bor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operating to provide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the brotherly people of Afghanistan.」從這段演說中,首先可以發現,塔吉克總統稱阿國人民為兄弟的(brotherly)。其次塔吉克也對於接納阿國兄弟做出實際作為,開放了邊境的六座大橋,確保兩國的持續往來。不管從言詞方面觀之,抑或實際舉措來看,塔吉克在這波阿國難民潮中,皆展現了兩國超越國、國間關係的特殊情懷。

2.伊朗與阿富汗難民

伊朗為全世界安置阿富汗難民最多,且安置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其安置的難民數按聯合國難民署統計,2021年登記在冊的難民為780,000人。但根據挪威難民理事會(NFC)預估,若將所有在伊朗的阿國人都承認為難民,伊朗將成為全世界第二多的難民安置國(次於土耳其)。自2021年塔利班再次席捲阿國後,每天皆有約5000名阿國難民跨界前往伊朗。而這個數字正好和英國提出的阿富汗公民安置計畫(ACRS),評估第一年欲達成的安置阿國難民數一致。

伊朗同時也是安置阿國難民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在伊朗的阿國難民可以追溯自蘇阿戰爭(1979-1989)。1980-1981年間平均每月皆有18萬阿國人民逃往國外,據伊朗政府1985年的統計伊朗已有約190萬名的阿國避難者。然而與國際認定不同的是,伊朗並不稱在伊朗的阿國人為難民,而是將其視為「遷士」。視其為同先知穆罕默德一般,受迫害而被迫流離失所者。在對待阿國遷士方面,伊朗也展現了極包容的一面。當時伊朗政府同意,遷士們能夠自由遷徙並允許其合法就業,就連遷士家庭中的中、小學教育也由伊朗政府買單。更有甚者,遷士能和伊朗國民一樣享有糧食、燃料補貼。如此包容的難民政策,放諸現今社會依然少見。

雖然伊朗政府曾因國際制裁,而短暫收回這些福利,並強制數以萬計阿國人民重回故國,但2015年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又再次宣布,不管是阿富汗孩子亦或非法進入伊朗之移民,都必須確保孩子接受教育,並全部在伊朗登記註冊。除了孩童以外,新冠疫情之下伊朗政府也致力於為阿國在伊朗家庭接種疫苗,儘管伊朗國內疫情十分嚴峻。整體而言,伊朗對於阿國難民的處理方式皆與國際大不同。相較塔吉克的兄弟互助,伊朗更傾向不將阿國人視為難民,而是更高一階的準國民。透過種種優待、人道措施,為全球阿富汗難民潮起到第一線安置的作用。

二、阿富汗難民與波斯語國家的整合

1.波斯語國家的整合

當2021年阿富汗難民問題重新躍上國際版面,歐美各國紛紛為了安置的問題而展開激烈辯論。然而遠在千里外國度,其實早已為國際阿富汗難民問題起到了第一線的降溫工作。若沒有伊朗和塔吉克安置的數萬阿國逃難者,相信每天通過土耳其前往歐洲的伊富汗人勢必倍增。但伊朗和塔吉克對於安置阿富汗難民,除了基於人道主義以外,其實也不失為一個整合波斯語國家的好契機。

自2006年第一屆波斯語三國首腦會議召開,三國便開始了一連串的國家整合計畫,其中包含了經濟方面的共同經濟建設,三國或建立共同銀行或由伊朗提供塔吉克、阿富汗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家對外交流的新渠道;或在文化政策方面,先是由伊朗、塔吉克兩國宣布組建科學、藝術和文學學院。同時,作為文化整合的配套措施,伊朗身為組織核心也正積極地統合三國的波斯語,通過共同的教科書編攢,以及伊朗對於國內阿國孩童義務教學的推動,對於三國波斯語的整合皆起到了加速作用。從這波阿國難民事件中,也可以發現伊朗欲藉由難民問題來達到整合波斯語國家,進而邁向地區強國的雄心。就情理面觀之,伊朗安置阿國人民為患難見真情。但就政治面觀之,則可發現阿國難民也是伊朗影響地區政治的籌碼。像是伊朗欲藉由維持人道主義,而向美國要求解除經濟封鎖等。

伊朗作為波斯語國家領銜者,近年來也正積極透過自身影響力來向世界證明伊朗作為地區強國的事實。伊朗的實際措施,大致可以看成對三個同心圓的整合(參見圖一)。第一圈是對伊朗國內,先是提出20年願景和2016-2021五年計畫,採取全面性的改革市場戰略,包含:發展彈性經濟,降低對能源產業的依賴、科技產業革新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透過三大目標的追求,配合五年計畫的施行,預計將來每年都能維持8%的經濟成長率。其次擴及到第二圈則是對波斯語三國的整合,成為一個囊括1.2億人口的政治勢力。最後則擴及到波斯灣周圍的什葉派勢力,這之中包含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支持,例如2013年時,伊朗政府曾在國內徵召什葉派的阿富汗難民,組成法蒂瑪虔信者旅,開赴敘利亞前線。又或者是對什葉派信徒占多數的國家進行援助,像是擁有七成什葉信徒的伊拉克和五成信徒的黎巴嫩。透過對三個同心圓的整合,來實踐邁向地區強權的雄心。

Figure 1: 伊朗的阿富汗難民兒童 by EU Civil Protection and Humanitarian Aid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2.0.

三、結語

2021年塔利班再次入主喀布爾後,阿國人民冒死搶搭飛機出逃的畫面,無不震驚世人。對於阿國難民的關注,開始搶占國內各大媒體。然而阿國難民並不是個新興問題,而是一種持續長達40餘年的現象。自1979年蘇聯紅軍開拔進阿國後,長達10年的蘇阿戰爭,便迫使數以百萬的阿國人民逃往鄰國伊朗。跨入21世紀,阿國又經歷了911事件後,全球反恐戰爭的洗禮。持續的軍事衝突,一次次地迫使阿國人民背上流離失所的命運。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各國政府也紛紛向阿國難民伸出援手。然而透過大眾媒體報導,人們往往更多關注到歐美各國又推出了最新的安置難民法,抑或歐美各國又開放了多少阿國難民入境。對於阿國鄰國在難民問題上,起到的關鍵作用卻鮮少提及。

在阿國五個鄰國中,雖然巴基斯坦承擔了128萬阿國難民為最多。但考量到地理因素,喀布爾位處阿國東部地區,因此阿國人民出逃自然選擇更後方的巴基斯坦(東向)為目的地。然而,除了地理因素影響難民去向以外。相同的語言、文化背景,類似的生活環境,也使的阿國難民紛紛湧向其周圍的波斯語國家(伊朗、塔吉克)。伊朗、塔吉克、阿富汗三國,共享相同的語言(波斯語)。雖然如今各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在過去薩珊帝國時期,三地實為一體。因此三國除了共通語言以外,也共同繼承了相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三者各自保存了古老波斯帝國的記憶。同時也因為,三國這些特殊的關係,使的伊朗、塔吉克兩國在對待阿國難民時,又多了其他國家基於人道主義外更多的關懷。像是文中提及的塔吉克總統在年度外交咨文中,稱阿國人民為兄弟般的關係。又或者是,伊朗政府視阿國逃難者為宗教遷士,而非國際認定的難民。在對待阿國逃難者方面,伊朗政府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例如對於兒童的義務教育和各種補貼。正因,三國擁有近乎血緣上的關係,才使的阿國難民能享有超越難民的待遇。

然而在對待阿國難民時,也如一體兩面。既有著基於兄弟般的相互扶持,也有著極度政治的一面。特別是,波斯語三國的領銜者伊朗。伊朗或透過難民問題來影響美國對伊的經濟封鎖,又或通過徵召阿國難民參軍來支援鄰近的什葉派阿薩德政權。阿富汗難民問題,如今依然正待解決。難民問題除了是對於人道主義的考驗,也是對於影響地緣政治的重要因子。透過難民問題,波斯語三國加速了從2006年開始的三國整合。同樣透過難民問題,伊朗也正積極實踐對於統合中東地區什葉派勢力的目標。在阿國難民問題仍未解的今日,一方面只能祈求出逃者能早日適應新家園,二方面今後中東地區新勢力崛起(伊朗-波斯文化圈)也十分值得關注。

Notes

  1. 孫德剛、章捷瑩,〈復合身份政治:西亞大國參與阿富汗安全事務的三重維度〉,《國際安全研究》,第2期(2022年),頁117。 
  2. 馬瑞瓊,〈8-10世紀絲綢之路中段呼羅珊大道考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31卷第3期(2016年07月),頁19-20。
  3. Temur Umarov, 〈Why Tajikistan Is Taking a Stand Against the Taliban〉 ,CMC,〈https://carnegiemoscow.org/commentary/85649〉(2022/06/27).
  4.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 〈Address on Major Aspects of Tajikistan’s Foreign and Domestic Policie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http://www.prezident.tj/en/node/27419〉(2022/06/27).
  5. 在伊朗的阿國人大多沒有證件,因此實際數字難以掌握。
  6. 楊勇、汪金國,〈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政策:動因、演變及影響因素〉,《世界民族》,第四期(2021年),頁90。筆者寫道:「伊朗明確將阿富汗難民視為遭到迫害的“遷士”( Muhajeer) 對待,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難民,同時給予他們高於國際社會對待難民的一般待遇。」;“遷士”,一般指伊斯蘭教早期為逃避麥加多神教徒的迫害而遷居到麥加以外的穆斯林,主要指622 年遷徙到麥地那的穆斯林。
  7. 楊勇、汪金國,〈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政策:動因、演變及影響因素〉,頁90。
  8. 8. 楊勇、汪金國,〈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政策:動因、演變及影響因素〉,頁96。
  9. 孫德剛、章捷瑩,〈復合身份政治:西亞大國參與阿富汗安全事務的三重維度〉,頁121
  10. The World Bank, 〈Iran Overview: Development news, research, data〉 , The World Bank ,〈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iran/overview〉(2022/06/29).
  11. 楊勇、汪金國,〈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政策:動因、演變及影響因素〉,頁9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孫德剛、章捷瑩(2022)。復合身份政治:西亞大國參與阿富汗安全事務的三重維

度。國際安全研究。第2期,頁104-131。

馬瑞瓊(2016)。8-10世紀絲綢之路中段呼羅珊大道考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31(3),頁17-28。

楊勇、汪金國(2021)。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政策:動因、演變及影響因素。世界民

族。第4期,頁88-98。

外文部分

Temur Umarov.(2022,May 27) .Why Tajikistan Is Taking a Stand Against the Taliban.CMC.

https://carnegiemoscow.org/commentary/85649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 (2022,May 27) .Address on Major Aspects of

Tajikistan’s Foreign and Domestic Policie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http://www.prezident.tj/en/node/27419

The World Bank.(2022,May 27) . Iran Overview: Development news, research, data. The World

Bank.https://www.worldbank.org/en/country/iran/overview〉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