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東渡:威權時期巫統控制沙巴州政權動機與手段
Article by LEE Cheng Hoe (李政豪). 摘要: 在2018年5月9日,執政馬來西亞長達60年的國陣(Barisan National,前身為聯盟),遭遇滑鐵盧,馬來西亞實現第一次政黨輪替。其中過去國陣視為定存州(Deposit State)的沙巴(Sabah)亦伴隨著這股民主化浪潮,不只大部分國會議席都失手,連州政權都轉交給了本土反對派的沙巴民興黨(Parti Warisan Sabah),後者是現任馬來西亞聯合政府–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之友黨。位於馬來西亞東部的沙巴,一直都是國陣的大票倉,如果對於沙巴州政權稍有閃失,就會直接動搖中央政府執政聯盟的根基。可是一般政治學界只將焦點放在馬來半島的政黨派系競爭,忽視沙砂兩個邊緣州屬的權力變動。威權體制下執政主體的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UMNO),高舉馬來民族主義色彩之旗幟,對於地緣上文化和族裔都與之截然不同的沙巴,何以適當地解決代理人問題(Agency Problem)?威權統治者圍繞這一問題所行使的管理手法,使得本文試圖解釋兩點事實,一個是為何巫統急欲迎進印尼的馬來裔和菲律賓的穆斯林到沙巴州,並給予他們身份證和土著公民權地位以改變沙巴的人口結構;另一個則是巫統自1963年至今,在管理沙巴上所採取的四點策略,即1963-1990期間的守勢策略、1990-1994期間的攻勢策略、1994-2003期間的共識策略,以及2003-2018期間的壟斷策略。 關鍵字:巫統、沙巴、代理人問題、威權政體、族群政治 Abstract: “Barisan National” (formerly known as the Alliance Party), a coalition that took over Malaysia for 60 years, had been defeated by the opposite coalition “Pakatan Harapan” (The Alliance of Hope) in the […]